业界寄望城镇化化解光伏困局恐难奏效
来源: 转载自北京安邦信息
发布日期: 2013/06/05
0
近两年来,中国的光伏产业陷入深度困境,各方都在寻找新的出路,以化解严重过剩的产能。这一次,业界把目光投向了新型城镇化。按照此前的传闻,新型城镇化将带动约40万亿的投资,业界普遍认为,这将又一次推动中国分布式发电的发展。市场尤其看重在“城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绿色农业和屋顶资源,认为可以暂缓光伏困局。不过,形势似乎并没有这样乐观。对于绿色农业,一些评论认为,这一市场在中国能否迅速发展起来,其关键不在于产品,目前的光伏组件产品都可以满足农业大棚安装的要求,不需要做特殊的设计改造,而在土地使用年限的问题。现在很多农业园主都普遍有一个担心,如果大棚上安装了光伏系统,预期服役25年,但如果土地被国家征收掉,怎么办?这个问题不解决,光伏农业大棚就很难开展起来。对于屋顶资源,分析人士表示,截至目前,全国房屋建筑面积超过400亿平方米,可供光伏发电开发的屋顶面积占20%左右,其中的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居民屋顶。与绿色农业一样,农村屋顶资源的开发存在着诸多困难,一方面,这个市场目前还不成熟,很多地方并网条件不佳,地方电网对如何收这些电,以什么价格收都没有想好;另一方面,农村对于光伏的了解程度很低,需要一个教育过程;此外,由于进城打工人口的巨大,农村目前的常住人口其实不是很多,很多房屋是空置的,每家的用电量也很有限,且主要集中晚上,所以也不适宜自发自用。农村市场的局限性表明,要把这个市场做起来,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远水解不了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