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调整并不意味着市场化的推进
来源: 转载自北京安邦信息
发布日期: 2008/06/25
0
19日晚,国家发改委宣布从6月20日零时起上调成品油价和电价,同时冻结电煤价格。从调整幅度上看,力度可谓不小,这也是对国内长期偏低的能源价格的一次“纠错”,但是此次调价更加强化了行政定价的作用,中国能源价格的市场化前景仍不明朗。首先,电煤的出厂价被冻结在2008年6月19日这一天,以当日电煤实际结算价格为最高限价,冻结至2008年12月31日。在流通环节,发改委要求省级价格主管部门采取限定差价率等措施进行控制。这是自上世纪90年代末放开煤价以来的第一次。此前,有关部门负责人曾明确指出,干预煤价是反市场行为,在市场经济时代已然行不通。其次,虽然调高了成品油价格,但是石油市场化交易和定价的机制远未形成,油价至今仍控制在价格主管部门手中,与国际脱轨。再次,成品油价格上调,但铁路客运、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含岛际和农村水路客运)、出租车、液化气、天然气价格均不得提高。这又是一场典型的“半拉子改革”,财政不为全部损失买单,但又以行政手段把涨价的压力压到了某些部门和领域,人为制造了新的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