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孙立平2006年曾在《家庭结构与房价飞涨》中提出了一个饶有兴趣的话题,中国的高房价跟中国独特的人口年龄结构和家庭结构不无关系,即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下出生的人口已经到了结婚买房的年纪,由于是独生子女家庭,年轻的买房人“背后都跟着年迈的父母”,即三个家庭在支付一套房产。如果我们认可这一观点,那么,从一个长期的角度看,人口年龄结构的进一步变化势必对未来的真实住房需求造成冲击。根据规律,购房年龄人口较多的时期,其房地产投资和消费都处在相对旺盛的阶段,比如日本在1980-1990年,韩国在1980-1990年以及中国在1998-2007年,都出现了房地产投资和消费高峰。这种经济现象和我们的生命周期有密切的关系。相信这个规律在中国同样适用。但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口断层”已初现端倪。1979-2000年之间,我国平均人口出生率每年只有18.81‰,比28年前下降40%左右,到2005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只有5.9‰,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9‰。出生率大幅度波动的后果之一就是人口年龄分布不均衡,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从2000-2040年,15-24岁和25-39岁组占总人口的比例都持续下降。这意味着,从一个长期的角度看,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将造成真实住房需求的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