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成品油价格控制为国际高油价做“贡献”
来源: 转载自北京安邦信息
发布日期: 2008/05/04
0
美国德克萨斯州莱斯大学一家著名智库的研究表明,尽管美国汽油价格升至历史高位,但与原油价格的比值却达到历史新低。由于加油站的需求量已出现停滞甚或是下降,炼油商们发现,目前难以将油价的上涨传递给消费者。莱斯大学的研究显示,从历史价格关系来看,如果汽油价格跟随原油价格变动,那么在原油价格达到每桶100美元时,汽油价格应当升至每桶3.68美元。然而,尽管原油价格近日已升至每桶119美元的高位,美国的汽油平均价格仍维持在3.68美元以下。莱斯大学贝克研究所的能源专家贾菲表示,过去两年,价格上升已开始对美国的需求产生影响,结果导致美国年均消费增长率较上世纪90年代大幅下降。从2003年到2004年,美国汽油消费量上升了1.9%;但2004年到2005年的升幅只有0.6%,2005年到2006年的升幅1%。2007年的初步数据显示,从2006年至2007年,需求上升了0.5%。我们认为,虽然美国成品油价格也有被压低倾向,但与国内市场相比起来,显然美国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在市场化方面要高得多。虽然高油价使美国消费者利益受损,但带来的一个明显好处是成品油的消费量增速在持续减少。反观国内,低成品油价格使民众的成品油需求在国际高油价之时持续快速增长,为世界油价上涨作出“贡献”。据北大卢锋教授近日测算,2003-2007年我国需求对国际油价上涨的贡献比达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