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上网电价市场化
来源: 转载自北京安邦信息
发布日期: 2008/05/04
0
电力定价的改革,本应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这在2002年中央和国务院批准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中,已有明确阐述。令人遗憾的是,六年来,在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电力定价并未遵循当初国家确定的市场化路径,用市场手段调节电力供需关系,而是沿袭了旧有体制下传统的行政调控手段,在改革道路上裹足不前。据《财经》分析,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打破现在的政府一把抓的定价模式,把对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的定价方式分开,该市场管的归市场,该政府管的归政府。发电企业的定价,应当通过竞争,由市场供需关系平衡点的边际成本形成电价。电网企业则全然不同,因为电网属于垄断行业,对垄断行业的价格,应当按照“平均成本定价”,由政府严格定价、严格监督。因此,发电企业的价格和收入随行就市,而电网企业的收入则相对固定并且独立。对电力定价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即市场对竞争的发电企业定价,政府根据相对平均成本和允许利润,对垄断的电网企业定价。这是电价管理和改革最为重要的原则。反观当前,新增成本经过“疏导”,“顺”给用电户,成了电价管理唯一可见实效的工作。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政府以行政手段确定市场价格的“煤电联动”。这原本是电价改革尚未到位期间不得已而为之的过渡措施,多年来却逐步固化,形成“定式”,成为所有电力企业整天翘首以望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