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进入衰退之中,已经是现实。而在此之前之后都有不少看法认为,美国经济减速将拉低中国对外出口。我们对此持有保留意见,姑且不论人民币实际汇率目前非但没有升值而是贬值,就是对美元大幅升值,也不能说明今后中国对美国出口就大幅减少。道理很简单:日子难过了,其他能省则省,唯独过日子的便宜货还是要买的,而“中国制造”恰恰就是物美价廉的日常用品。
目前的一则信息也似乎证明这一点:按沃尔玛中国总部公开的数据,沃尔玛在中国通过和近20000个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其货源有95%都是来自本地采购。但是,和家乐福、华润万家、百佳等超市一样,生产成本不断上涨也是其面临的难题。“沃尔玛全球采办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虽然印度等一些国家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会比较有优势,但是目前我们觉得中国还是最具竞争力”。对于“中国制造”竞争力的疑问,沃尔玛全球采办采购部总监陈浩源强调:“目前在中国的采购量还是占全球的第一位。”据沃尔玛随后提供的官方数据,2006年沃尔玛在中国直接采购总额达90亿美元。沃尔玛相关人士表示,虽然近两年中国国内产品价格的上升导致低价的优势有所削弱,但沃尔玛在中国的采购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趋势,国内的大部分产品依然具有竞争力。沃尔玛全球采办布料总监陈洁说,“像纺织领域,我们看不见有很明显的改变,因为成本的上升不单是中国需要面对的,全球都要面对这个难题,我们也做过一些比较,中国还是有竞争的优势。”对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沃尔玛方面还表示,除了工厂的价钱,还要看运费、关税等很多因素。一般来说考量价格是到店的成本,而不是离开工厂的成本,因为中间还有不同的费用,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要求。综合这些因素,“中国制造”仍有强大竞争优势。尽管从去年开始美国零售股下滑很厉害,但不影响沃尔玛2008年的中国采购计划。
沃尔玛连锁店是美国人日常生活消费的最廉价去处,沃尔玛的采购体系也是全球布局,尽心竭力为美国消费者寻找最物美价廉的商品。在对供应商的采购环节上,沃尔玛一向以“价格屠夫”面目出现。现如今“价格屠夫”接受“中国制造”涨价,那也是无可奈何,因为无法找到比中国商品更价廉物美的商品。沃尔玛连锁商店面对中国商品涨价举手投降,这相当于整个美国消费者将向中国商品涨价投降。这也说明全球通胀大势浩浩荡荡,势不可挡。事实上,自去年5月份开始,中国输美商品到岸价格指数开始上涨,自那以后就没有降过。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就因此判断“全球低息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目前中国全面通胀之势已呈燎原之势,这其实也是实际汇率升值的另一种方式,最后都要表现在出口商品物价上涨上。中国出口部门是中国经济体系中生产率最高的部分,不存在垄断定价的问题,涨价因此是经济的自然表现,也是商品涨价的最后一波。对此,美国人别无选择,只有接受。
美国去年11月份通胀指数(CPI)创出4.3%的新高,其中扣除汽油和食品价格之外的核心CPI涨幅也呈加速之势。目前中国商品价格全面上涨,估计会给美国日益恶化的通胀形势再加一把火,可以推测今后一段时间内,无论人民币升值与否,美国通胀形势还将日益恶化,无可逆转。由于人民币币值仍是大幅低估,美国人还可以扔给我们注水的钞票换回硬邦邦的中国商品,所以中国出口到美国商品的增长趋势估计一时也难以掉下来,但增长更多体现在金额上,而不是数量上。因为价格上升,无论如何需求都会减少。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在我们看来,面对“中国制造”涨价,美国消费者别无选择,只有接受。未来美国通胀趋势日益恶化,不会好转。而由于人民币难以一次性大幅升值,所以出口增长趋势不会根本性扭转,但增长更多体现在金额上,而非输美商品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