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稳步推进去杠杆的情况下,保持流动性稳定,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是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的重要课题。7月27日,央行主管报纸《金融时报》表示,当前,我国货币供应机制已由过去的外汇占款投放转为由MLF等新型政策工具投放。由于MLF需要质押国债等优质债券,客观上拉低了流动性覆盖率(LCR)等指标。所谓流动性覆盖率是指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与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量之比;该比率的标准是不低于100%,即高流动性资产至少应该等于估算的资金净流出量,以确保在发生短期危机时银行有足够资金渡过难关。然而,该指标的降低容易造成部分商业银行“不缺流动性,但缺指标”的情况。为此,文章指出,可考虑设立多层次存款准备金制度,这既有利于缓解流动性压力,又可以避免降准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一,将现行存款准备金分为两档。第一档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准备金率可设为7%左右),第二档为“调控存款准备金”(准备金率可设为10%左右),允许商业银行运用第二档“调控存款准备金”作为抵押品向央行融资。第二,增设信用借贷便利,融资额度以“调控存款准备金”为上限。第三,协调银监会批准将上述资金额度纳入LCR指标的分子,视为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R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