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川投集团董事长刘体斌解析全国首家省级融资平台破产重整

来源: 集团公司-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0/07/24 0

川投集团2020年07月10日22:47分类:宏观经济

核心提示:再大的企业也会一夜之间轰然倒下,唯有强者方可基业长青,而这个强源自于“足够专业的能力、足够宽阔的‘护城河’和足够稀缺的不可替代性”。

编者按: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投)6月22日发布公告,称集团及旗下16家子公司进入破产重整阶段。青投成为全国第一家宣告破产的省级融资平台。青投总资产达750亿元,背靠青海省国资委,是青海省财政支柱企业之一,高挂着“省属重点国企”的金字招牌。

青投为何倒下?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体斌解析全国首家省级融资平台破产重整。以下为其署名文章。

新华财经北京7月10日电  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投)与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川投)作为行业兄弟企业,同处西部省份,同属省属重点国企,“出身”相同,体量相仿,有太多的“同类项”。青投破产的新闻,外行可能是看热闹,但对于业内却无疑是“触及灵魂”。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川投?”

“成功的企业千姿百态,失败的企业一个模样”——资金链断了,更直白的说就是企业口袋里没现钱了。青投“倒下”原因,发人深省。再大的企业也会一夜之间轰然倒下,唯有强者方可基业长青,而这个强源自于“足够专业的能力、足够宽阔的‘护城河’和足够稀缺的不可替代性”。

一、青投为何倒下?

(一)内在原因

1、混改失误、得不偿失。青投在2013年之后开始混改,引入西部矿业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而西部矿业参与混改时多用股权、资产、债权,鲜有现金注资,远未达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混改初衷。

2、主业脆弱、利润微薄。青投的主业为电解铝与铝材业务, 2019上半年毛利率仅为0.85%,主业造血功能薄弱,新产业“开源”能力不足,加上“节流”措施有限,导致了一直无法产生良好的经营效益。

3、投资激进、负债高企。近年来,青投陆续投资了许多资金量大、周期长的项目。但资金大部分靠融资、贷款,存在着严重的“短债长投”行为,债务偿付压力不断加剧,流动性风险凸显。从青投2019年半年报数据来看,资产负债率高达82.6%。其中流动性负债占据了绝大部分。而青投总资产中非流动性资产占比80%以上,不足以对企业流动性形成支撑。高企的融资成本迅速侵蚀掉有限的利润,并严重影响了企业现金流状况,破产的风险早已潜伏。

(二)外在原因

1、经济下行压力。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加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剧烈冲击,陷入长期衰退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关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信贷条件逐步收紧,对青投可谓是雪上加霜。

2、承接包袱较多。近年来,青投先后承接了省内亏损较为严重及盈利能力较差的一些企业,导致经营成本不断增高,盈利能力逐步缩减。

3、区域支撑薄弱。青海省地方经济不发达且集中于大宗商品行业,产业结构单一,市场周期性强,税收生成能力不足。全省财政对当地企业逆周期调节、扛风险兜底能力孱弱。

青投的“倒下”,不仅严重摧毁了市场对青投信心,甚至对整个青海省、整个国企形象都造成了不良影响。股东和投资者利益大幅受损,债权人债务大幅缩水,银行等机构不良贷款率飚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以来,国内信贷市场有一条坚信不疑的“国企信仰”:“国企有政府背书,地方有中央背书”。如今,这套隐喻着“零风险”的“体制内投资背书理论”也瞬间破产了。

二、川投借鉴什么?

青投倒下的重要启迪:要善于研究失败,总结教训;要善于自我批判,自我革新;要远离舒适区,不断精进,变得更强。

(一)回归常识,回归本质

研究失败,首先不能忽略常识。这次青投破产重整,人们在震惊之余,突然醒悟过来,原来忽略了一个常识:国企的“金字招牌”不等于市场上永不破产的“免死金牌”。借钱到期是要还的,企业老不赚钱是要倒的。

近几年,我在川投内部大会小会上多次强调树立危机意识。作为性质相似、体量相仿的兄弟企业,如今青投倒下了,相信很多川投人这次有了唇亡齿寒的震动:“川投是政府投融资平台,但归根到底首先是一家企业。企业的本质就是要求效益,效益不好就只有破产关门!”这是一个回归常识、回归本质的认识观。

(二)鉴往知来,自我批判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关键在于这个“鉴”字。总结导致青投倒下的“病症”,我们的态度是“挂号诊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还是“讳疾忌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1、产业盈利能力、经营效率。相比青投,川投的幸运在于传统主业水电能源盈利能力不错。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能源一家独大,其他产业是大树底下不长草,目前已经形成的市场核心竞争力还比较薄弱。同时,川投还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要素保障压力大、成本费用上涨、资金链紧张、项目投资受限、运营效率偏低等问题。

2、企业负债压力、融资能力。尤其值得警醒的是:川投因为不断“自我造血”式发展,负债率持续攀升,融资难度持续加大。截至2019年第四季度,川投集团累计带息负债同比增长45.8%,带息负债比73.6%。集团本部更是长期因净资产小于长期股权投资余额,出现了新增融资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的正常经营和业务拓展。尤其是近几年,新设公司、新投项目尚处于建设期、孵化期或培育期,投资资金大部分来自融资,且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3、现金生成能力、“造血机能”。检验我们的“造血机能”,新产业的利润贡献仍然薄弱。即使川投近年来花大力气在集聚人才,积累资本、技术等方面做了一些扎实的工作,但新业务新增的正向现金流还远没有达到充裕地步。新兴产业是否可以持续跟上行业发展的脉络、是否能较快形成强大的赢利能力,现在都还不容乐观。

4、投资管理能力、效益转化。我们仍存在部分投资“大手大脚”的现象,有些钱并没有用到刀刃上。各项成本“跑冒滴漏”,投资输“营养”,结果却“吸收不良”。具有造血干细胞的“肌肉”转化率不高,没有形成太多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些投资并购的项目净资产收益率较低,反而成为了拖累集团公司发展的“包袱”。

三、川投怎么办?

此次青投的倒下,对川投的另外一条重要启迪就是要善于自我迭代、持续创新。“迅速自我迭代”是新时代对川投的最新要求。

1、集中优势资源,锚定战略规划。我们首先要在战略认识上必须进一步提高,确保企业始终航行在正确的航线上。要以战略规划为牵引,继续深耕并培育壮大“一体两翼”产业,并及时优化调整规划,形成战略合力。同时,我们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再升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构筑增长极的良好机遇,严格遵循“能源主业大胆干,信息产业创新干,大健康产业稳着干”的原则,谋划推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我们要努力寻找川投的“第二增长曲线”,寻找“新的生路”,寻找极限条件下的“活路”。

2、纵深推进改革,增强内生动力。“深淘滩,低作堰”的准则,不仅是古人修建都江堰的智慧,同样可以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的借鉴,就是确保增强对核心竞争力的投入,确保对未来的投入,即使在经济下行时也不动摇。不仅如此,我们还要顺势而为,持续优化总部架构,持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持续推进授权管控,持续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好管理、制度、文化、人才等方面的融合,锻造出具有自身独特优势的核心能力,让川投在市场竞争中具备足够稀缺的不可替代性。

3、强化资本实力,防控企业风险。强化自我造血、外部融资两大能力,持续保持川投AAA等级主体信用。尽快打造川投资本公司、成立财务公司,发挥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作用,扩展融资渠道。坚守“底线思维”,随时注意合并资产负债率65%的预警线和70%的管控线,有效降低杠杆,构筑风险隔离,筑好企业宽阔的“护城河”。实现集团既有金融和参股类资源聚合、价值管理和资产证券化提升。

4、强化专业力量,激发团队活力。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坚持外引“凤凰”、内育“栋梁”,做好人才引、用、育、留工作。用好“前浪”,带好“后浪”,抓好梯队建设,尤其是掌舵各个企业和部门的“川投机长”。

(作者为川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体斌)


川投集团网站群

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嘉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峨眉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川投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田湾河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泸州川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燃气发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售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峨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兴川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佳友物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国际网球中心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房地产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华西牙科有限责任公司 天府大数据国际战略与技术研究院 西昌川投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牙谷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关注川投集团 微信扫描上方二微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