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私募资金正在向国内二三线城市房地产业渗透
来源: 转载自北京安邦信息
发布日期: 2010/12/03
0
“9•29”楼市新政已满两月,全国主要城市虽然房屋成交量大幅萎缩,但房价依然“高处不胜寒”。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不少国际资金也开始进入中国楼市。今年前10月,房地产领域实际使用外资额同比猛增48.04%,仅10月份一个月增加的外资就高达87亿美元。而且,有数据显示,11月截至26日,全国完成备案的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有108家,而整个10月份只有42家,环比增长157.14%。据报道,近一年来,在成都有越来越多的海外资本现身,如美国华平投资为阳光100成都项目注资4500万美元;成都置信引入美国的基汇资本;龙湖三千城联合荷兰房地产基金ING;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也通过多种方式渗入成都楼市。因此,虽然今年11月15日,住建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被称为“限外令”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管理的通知》,规定境外个人在中国境内只能购买一套用于自住的住房,境外机构只能在注册城市购买办公所需的非住宅房屋。然而,境外资金以股权转让、离岸交易等向二三线城市渗透,向中国楼市的“开发”环节嵌入,正在不断给中国楼市带来不容忽视的问题。不久前,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夏斌曾建议,中国应严格限制商业地产领域的外商投资,以此作为遏制短期热钱流入的举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