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说法有些不妥
来源: 转载自北京安邦信息
发布日期: 2009/06/17
0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10日发表的一篇题为《“中国制造”的神话》的分析文章:在过去20年间,产品供应链已经分布全球各地,几乎没有某一个商品是在某一个国家制造。中国通常专于生产的最后环节。事实上,美国从中国或印度进口的许多产品价值,其中也包括在其他国家制造的零部件或组件,美国就在其中。根据近期研究,外贸的本国含量(直接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部分)占中国对美出口产品的45%,占墨西哥对美出口的34%。而其余部分从国外输入中国,组装后另行销售。而中国与墨西哥出口产业的性质令两国国内投入相对不足。自1996年以来,两国50%以上的出口为“加工产品”,其中,中国企业从国外以优惠的关税待遇进口零部件,组装后将其出口。制成品销往美国、欧洲和其他市场,而全部产品价值以官方贸易统计方式算作从中国的进口。在某些类型的产品中,比如消费电子产品,“加工贸易”占国家出口产品的90%以上。中国和墨西哥在这些产品上的增加值微乎其微,而对于电子装置、苹果iPod播放器以及手机等产品,其增加值不到20%。那些出口产品的部件及其附带价值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地区、甚至是美国和欧盟。鉴于在中国出口产品中,国内的附加值较低,因此中国经济对出口的真正依赖程度,只是媒体报道中贸易数据的半数而已。当今世界确实已经形成全球供应链,也许是需要采用一种更为妥帖说法——“各国制造”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