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钢协6月1日明确拒绝降价33%的铁矿石长协价后,三大国际矿商仍在谈判桌上与中方继续“冷战”。但力拓们“并不奢望与中国钢厂的谈判很快就有结果”。事实上,在2008年第四季度之后,它们在中国市场已有新的策略——现货交易。据统计,2009年前5个月,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分别为3265万吨、4674万吨、5208万吨、5700万吨和5500万吨。而据历史数据,中国铁矿石的正常月进口量仅为3000万吨。据估算,在中国市场现货矿的比重至少在50%以上。在中钢协仍在极力争取“长协价”更大降幅之际,三大国际矿商的“阳谋”便是,釜底抽薪,大幅降低对“长协合同”的依赖。据力拓方面公开披露,截至2009年6月初,澳大利亚皮尔巴拉铁矿石产量的约50%是通过现货市场销售的。而2008年,这一比例仅为9%。目前已经有38家中小钢企和巴西淡水河谷达成长协矿协议,这些钢企和淡水河谷达成的进货量大约为5000万吨。而去年全年,淡水河谷出口到中国的铁矿石也不过是8500万吨左右。5000万吨的大订单让淡水河谷有充分的信心对今年的铁矿石谈判“不着急”。安邦分析认为,由中钢协主导的铁矿石谈判前景黯淡,最终现货矿将取代长协矿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