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成了中国建筑企业的“伤心地”
来源: 转载自北京安邦信息
发布日期: 2008/12/03
0
1-10月,中国建筑企业新签合同金额816.5亿美元,同比增长57.9%。不过,商务部贸研院研究员梅新育说,“这是纸上富贵,工程停建就是例证。”据《第一财经日报》披露,中国建筑业在其淘金重地阿联酋迪拜,去年拿下27.7亿美元合同后,可能面临投资收不回来的境地。前不久还有一家福建财团斥巨资在当地建起了一家大型钢材贸易市场,意欲挖掘当地商机。目前,中国建筑企业的很多项目位于发展中国家,正面临政治和商业上的双重风险。建筑企业回收工程款的难度正在上升,业内人士称,“现在公司应收未收的工程款达10%。”甚至在一些发达国家投资也不无风险,比利时对富通银行当地分支机构的接管就是典型。“对外工程承包的风险将更加复杂,尤其要注意当地政府禁止外汇兑付的可能性。”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总经理张近东说,该公司最近7年来已赔付了6.7亿美元。在金融危机全球蔓延之际,国际工程承包业务不仅有以往的业主拖欠工程款的现象,还出现了银行拒付的情况。“这在海外银行同业拆借中已有体现,此外,很多上马的工程已经停建,在建工程的后续支付保障上也面临挑战。”目前,拉美和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不少在建项目已浮现危机。“其中一个几百亿美元的项目有银行支付困难的危险。”而拉美国家外汇管制政策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对中国建筑企业在当地承接工程也造成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