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7日发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从国际国内周期走势看,当前通货膨胀压力明显缓解。随着金融部门继续去杠杆化,生产者和消费者信心持续低迷,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呈现下跌态势,国际油价跌破每桶60美元,铜、煤炭以及农产品等品种的期货价格也都大幅下挫。随着国际商品价格回落,进口价格涨幅高位减缓,有助于减轻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国内经济增长放缓趋势明显,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中的先行指数、消费者预期指数、企业景气指数等均呈现下行,通货膨胀预期也出现回落。2008年第三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未来价格预期指数比2008年第二季度回落了9.9个百分点,为33.9%,是近两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该调查还显示,预测价格上升的居民人数占比仍然较高,达到42.8%,但比上季和上年同期都有明显回落。“可以抓住这一时机,及时理顺能源、运输、电、气、水等价格,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显然,央行之所以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提出改革资源价格机制,是看出了目前全球低息的货币政策环境为未来通货膨胀埋下了隐患。正如我们此前一直强调的,目前进行资源价格机制改革,一是通胀威胁基本消除,阻力较小;二是为未来的通胀未雨绸缪。此时进行资源价格机制的改革,已经有时不我待的迫切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