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互联网业,前景仍可期
来源: 转载自北京安邦信息
发布日期: 2008/11/17
0
国内的互联网产业,似乎总与经济形势背道而驰。1997年,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和国内市场的突然萧条,该年度成为中国企业史上的“崩塌之年”,但正是1997年,丁磊、王志东和张朝阳分别创立的网易、新浪和搜狐把中国正式带入“互联网元年”;2004年,宏观调控迅速让市场坠入“寒冬”,但在该年,互联网仍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2004年8月,盛大游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其总裁陈天桥迅速跻身中国首富,2004年底,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2005年8月,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调控让国内宏观经济骤冷,企业倒闭和资金链断裂的传闻不断,但国内的电子商务却扶摇直上,上半年,网络购物用户增长36.4%,以淘宝网为例,其2007年交易额为433亿元,超过了沃尔玛和家乐福在中国销售额的总和,而今年的目标则是1000亿元。国内的互联网产业何以逆势成长?高盛的一份研究显示,国内网上广告目前的有效的千人成本接近10-15元,大幅低于户外液晶电视的有效千人成本40-50元、省电视台的70-90元、CCTV的180-200元。除此之外,美国互联网在经过Google的热潮之后,始终没有找到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同时欧美的网上市场开始有成熟饱和的迹象,而中国,市场要求的技术层次不高,只要满足购物、网上游戏、即时通讯、资讯搜索,简简单单就有很大的商机,原因是中国的网民人口够大、增长快,而且消费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