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究竟有多大潜力?
来源: 转载自北京安邦信息
发布日期: 2008/10/21
0
以扩大内需为主要方式保持中国经济增长,这在政府层面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我们的内需有多少潜力?根据世界银行的估测,2006年中国的总储蓄额占GDP的50.6%,而一年前的2005年则是40.7%。然而,在此期间,居民储蓄所占比例却从2005年的20.1%下降到了15.3%,同时企业的储蓄比例则增长了一倍,达到了GDP的28.3%。2007年,这样的趋势仍然在持续发展——2007年居民储蓄增加0.96万亿元,企业储蓄增加2.59万亿元。企业储蓄的增长额是居民储蓄增长额的2.7倍。这说明,过去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低通胀、高增长的黄金年代,繁荣了企业,而不是居民。企业的繁荣意味着企业储蓄的增长,意味着资金将用于投资;居民储蓄占比的下降,意味着居民的收入增长幅度不大,意味着消费的增长力度不强。中国居民的储蓄所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大约在25%,与亚洲其他国家相比相近。中国没有建立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险体系,这个25%的储蓄比例是为了未雨绸缪,以防不测。《IT经理世界》评论称,恐怕出台怎样的降息政策,这25%比例都很难降下来,因为这是活命钱。拉动内需的关键在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而不是单纯将居民的活命钱从银行里逼出来。可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并不单纯是减税就能奏效的,而是要依靠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变现行经济结构,提高行政效率和企业运营效率来实现。这样的转变,却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它需要3年时间、5年时间,甚至10年时间,但政府需要的是最好半年,至多一年内就能奏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