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到10月3日,短短12天,波罗的海综合运费指数(BDI)从4949点一泻千里至3002点,跌幅高达39%。BDI指数堪称航运业干散货运输的晴雨表,宏观经济潮起潮落、产业周期周而复始、甚至钢铁企业与矿石厂商的博弈,皆反映在BDI指数的涨落之间。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从2008年初的8891点,到5月20日的峰值11793点,再到10月3日的3002点,BDI今年的走势堪称跌宕。而最近12天,接近2000点的深度下跌,更令市场恐慌情绪蔓延,之前市场对BDI已见底的判断也随之转向。海通证券交通运输行业核心分析师钮宇鸣分析,两大因素促成9、10月间BDI的溃败之势。一是9月初必和必拓宣布,暂停旗下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的铁矿石业务运营,此次暂停的铁矿石生产在全球年出口占比约14%。二是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要求将发往包括中国客户在内的亚洲客户的铁矿石协议价格,在2008年铁矿石谈判的基础上上调20%,涨价要求被满足前,巴西方面刻意推迟发货。而另一方面,中国因素也成为左右BDI的关键力量。“国内钢铁下游需求减少,部分钢企减产,再加上国庆放假的因素,都在需求端对BDI施以影响。”钮宇鸣告诉记者。目前,全球干散货运输量需求的50%、铁矿石需求的75%均来自中国。“中国缺铁矿石、印度缺煤”,被认为是维系BDI景气的两大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