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力“市场换技术”的前景在何方?
来源: 转载自北京安邦信息
发布日期: 2008/09/11
0
由高速铁路、核电、风能等重大装备技术组合而成的“中国动力”,最近表现出提速的迹象。8月1日,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2006年中国采取“市场换技术”的方式与法日德加分别合资合作,产品为“CRH”动车组,这是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开端。但是,还有更头疼的问题在排队等候。首先,我们能得到核心技术吗?其次,即使有了核心技术,如何运营管理?光是日本的“新干线”进站时间的误差只有2-5秒钟,就足以让中国人费尽心思研究一下了。8月底,采用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核电站在广东台山开建。中国早在2003年就启动了相关技术招标,美国西屋公司最终胜出。但是中国并没有就此关上与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合作的大门,台山项目就是由中广核集团公司与法国阿海珐集团共同建设,主设备国产化比例能达到50%。在较高的起点上自主创新,是中国在核电发展中摸索出的法门。上世纪80年代,正是通过对二代法国压水堆技术的作用,才取得巨大技术进步,创造了秦山核电站这样的核电自主化成功典范。近两年,中国风电“大跃进”,风电设备炙手可热。甚至出现一些风电建设业主,排队等18个月,才能等到风电设备的现象。据预测,2008年,风电机组制造业,外资、本土、合资企业在中国各自的市场份额,将是40%、55%和5%。对于整个风电产业,政府部门也有“市场换技术”的想法,但像新疆金风这样的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国产化率已经达到8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