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权力可能要经受越来越多的挑战
来源: 转载自北京安邦信息
发布日期: 2008/08/21
0
防伪行业发动的针对国家质检总局的反垄断诉讼,近日再掀波澜。而后者零出资即在涉案企业中占股30%,更是引发外界质疑。据有关媒体披露,涉案企业中信国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元,其中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现金出资”1800万元,拥有30%权益,而这份所谓“现金出资”,其实由中信国检的大股东垫付,并且不收取利息。作为一种新的产品质量监管模式,电子监管码、电子监管网是国家质检总局自2005年起推行的业务。2008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要求有关企业年底前必须入网,否则一律不得出厂。这个全民总动员的政令效果明显。数据显示:电子监管网入网企业已从半年前的几百家一跃升至7万家,而中国防伪行业龙头企业的北京兆信经营10多年的客户积累数量不过几千家。据《京华时报》报道,69类强制要求入网的产品生产企业除每年必须向中信国检最低交纳600元服务费外,消费者只要发出短信查询,就会为此付出0.4元,包括发短信0.2元/条和接受回复短信的0.2元/条;而电话查询则是0.3元/分钟。我们观察到,由于受到有效制约,政府的权力触角无所不在,在某些领域,这种权力可以完全可以用霸道来形容。但随着信息公开条例、反垄断法的实施,针对政府的诉讼不断出现,这种局面意味着过去政府过度参与市场以及大量“寻租”的状况,将遇到来自市场的顽强挑战。除国家质检总局之外,不排除有其他政府机构被市场当作靶子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