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农民的终结”

来源: 转载自北京安邦信息 发布日期: 2018/03/07 0

 

与经济增长目标相比,中国完成经济数据目标并不难,真正困难的挑战还是农村发展和扶贫工作。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把这个战略落到实处,并且有成效地抓起来,现在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研究,有很多的政策需要设计,有很多的改革需要突破。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2017年中国实现了1289万贫困人口的脱贫。这1289万贫困人口相对于过去来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实现在现行标准下脱贫的确非常不容易的。与精准扶贫相比,乡村振兴则是未来中国农村发展更进一步的目标,有着更加宽广的发展任务。然而,中国的乡村振兴现在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农村的“空心化”和越来越普遍的乡村凋敝现象。

中国现在户籍在农村的人口有8亿多,农村常住人口有5亿多,有2亿多人在外打工。这些打工的大多数都是青壮年,除了过年,都不在农村。中国的不少农村地区缺少生机、缺少活力,主要是老人和孩子留守,“空心化”的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在不少农村地区,在城镇化大潮中,人口持续流失,形成了比较普遍的乡村凋敝现象。“空心化”着眼的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动,其结果往往就是乡村凋敝——人口流失,乡村破败,农田撂荒,农村社会组织也随之散落。与之相伴的,是农村老人自杀率上升、农村儿童认知能力偏低等残酷事实。寄托于乡村之上的乡愁、农民精神、乡村文化,自然也随之烟消云散。必须承认

发生在中国的这一幕,与法国社会学家亨利?孟德拉斯在《农民的终结》一书中描述的上世纪中叶的法国农村有相似之处。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工业化迅速推进……农业劳动者纷纷离开土地,轻而易举地在城市里找到工作”,普遍出现了农田荒芜,农业经济、农民和农村发展都陷入困境。孟德拉斯在书中指出:“农村中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出,同时意味着乡村社会丧失了最具素质的人力资源和未来发展的希望,如果他们不再回来,那么留守乡村的老年人只能延续之前的生产方式,而无法给农业生产注入最新的观念和技术”。中国农村正在发生的一切,似乎正在走向类似的“农民的终结”。

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显然是想通过努力来扭转这种趋势,这是否有可能呢?

同样是法国农村的发展,提供了令人振奋的例子。在法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的同时,法国经历了“乡村社会的惊人复兴”,其表现为:(1)农业人口外流仍在继续,但乡村人口外流却放缓了。1975年以后流动方向发生逆转,有些乡村地区的人口重新增加了。(2)农业劳动者在乡村社会中成为少数,工人、第三产业人员经常占大多数。(3)家庭与经营分离,从事多种就业活动的家庭经营成倍地增加。(4)通讯和交通网络进入乡村系统。(5)乡下人享有城市的一切物质条件和舒适,他们的生活方式城市化了。这一过程在70年代完成。孟德拉斯指出,“法国社会的这个奇特的矛盾在任何其他国家中都看不到:乡村在生活方式上完全城市化了,但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别仍然如此之大,以至于城市人一有可能就从城里溜走,仿佛只有这一点才赋予生活一种意义。”

法国农村的变化,展示出另一种意义上的“农民的终结”——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的终结,传统意义上自给自足的农民的终结。而在变革之后的农村中,从事家庭经营的是以营利和参与市场交换为生产目的的农业劳动者,这种家庭经营体从本质上说已属于一种“企业”,但较工业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特殊的运行机制。在这个过程中,从事农业的人也发生了变化,“新一代的青年农业生产者对经济的前途和乡村职业的高尚重新确立了信心”;在土地方面,法国农村“利用这种人口外流再次获得土地和扩大经营规模,并在技术现代化方面作出异乎寻常的努力”。事实上,正是通过这样一种过程,法国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在农业人口减少2/3的同时,实现了农业产量的惊人提高,以及农村的复兴。

中国如果要重现法国的乡村复兴,需要做出哪些改变呢?

据了解,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未来五年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现中央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要求。国家发改委提出,要确定一批重大工程、重大行动和重大计划,明确实施步骤,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发改委还表示,中国的贫困人口大多都居住在农村,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吸引人才,加大资金投入,要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证。

不过,决心和目标并不等于实践成功,中国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恐怕还要在更大的城乡系统和一系列农村改革中来考虑问题。政府所提的发展方向都不错,但如何做到“人、财、物”保障?在安邦咨询(ANBOUND)的研究人员看来,乡村振兴的关键还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吸引人和资本进入农村。农村是个空间,如果人和资本不进入,何谈乡村振兴?在城镇化浪潮下,要吸引人和资本,不能光靠小农体制下的土地承包制度来“固定”农村人口。

在我们看来,农村制度改革的关键体现在几个方面:(1)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个核心,包括宅基地制度改革、承包地制度改革,目标一是使作为居住用地的宅基地使用权进入市场,二是使作为生产资料的承包土地能便利地流转,保障长期权益,吸引工商资本下乡,发展产业。(2)要推动新背景下的农业产业的新合作化、新规模经济,以及市场化发展。以市场化的方式,为中国的乡村振兴引入新的生产关系。(3)继续推进城镇化,鼓励一部分农民进入城镇,腾出农村的土地和空间。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乡村振兴是中国未来面临的最艰巨的挑战,应该通过一系列的农村制度改革,吸引人才、资本和技术下乡,才能避免“农民的终结”,实现新的基础上的农村复兴。

川投集团网站群

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嘉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峨眉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川投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田湾河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泸州川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燃气发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售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峨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雅安市名山区川投燃料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佳友物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国际网球中心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房地产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华西牙科有限责任公司 天府大数据国际战略与技术研究院 川投集团甘肃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西昌川投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牙谷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新能源有限公司
关注川投集团 微信扫描上方二微码关注
遂宁宏明华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