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动车等新能源运用装置快速崛起,全球正上演一场锂电池供应链的争夺战,而中国企业藉由掌握主要原料──钴矿开采,已完成从源头到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生态系布局。钴是制造锂电池等新型电池必要的金属原料,广泛应用于电动车、3C消费电子产品、航空精密设备等领域;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钴消费国,储量却仅占全球总量1.11%。在近年政策推动下,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电动车市场,中资企业纷纷切入上游钴矿开采环节,让中国在全球电池市场的话语权与日俱增。目前全球已探明的钴资源储量共计500万吨,其中65%分布在非洲刚果。刚果也是全球最大的产钴国,产量占全球的54%,而据市调机构Darton Commodities数据显示,刚果94%的钴出口给了中国冶炼企业。大宗商品研究机构CRU Group数据显示,中资公司生产的精炼钴化学品,占全球约77%的市场。该机构顾问George Heppel进一步预计,中资公司的市占率,可能很快就会超过90%。摩根士丹利估计,2018年全球电动车中的钴使用量,将从2014年的1300吨,成长到1万1320吨,并在2025年达到6万2940吨。需求飞涨下,钴价自2015年年底以来,已上涨了超过230%。伦敦市场情报公司Roskill称,钴供应吃紧,将让中国因在钴供应链中的强势地位,获得更多优势。多伦多探勘公司First Cobalt Corp首席执行长Trent Mell也表示,刚果对电动汽车的意义,就相当于沙特阿拉伯对传统内燃机汽车的意义,因此,中国企业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试图从钴矿开采到电池生产,掌控整个产业的生态系统。不过,对于中国企业逐步“掌控”钴产业生态,可能又会在国际上引发一轮“中国威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