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奥运会金钱游戏的大赢家?香港《经济日报》援引美国经济学家Brad Humphreys教授的评论称,奥运会制造大量财富,但并不是主办国都可以赚个盆满钵满。国际奥委会(IOC)是最大赢家,2005-2008年,IOC从赞助商及电视转播费大约赚取25亿美元,而估计从2009-2012年另一届奥运(包括冬奥会和夏奥会),将赚到33亿美元。扣除各种费用后,IOC每届都有数亿美元的纯利,使它成为全球最富裕的国际运动组织。今年的奥运会在人口最多的中国举行,估计全球2/3的人口会收看奥运会,12个跨国商业机构,包括可口可乐、通用电气、柯达和麦当劳,都愿意付出平均高达7400万美元成为赞助商。是否物有所值?根据最新的调查,超过2/3的中国人表示,在同类的产品中,会选择赞助奥运的品牌。中国是未来最大的消费市场,赞助商当然很满意这个调查结果。但主办城市大兴土木,开支往往都远超预算,例如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原本预算16亿美元,但却花了160亿美元,超支10倍。北京也预算花16亿美元,但有机构预计实际开支多达400多亿美元,超支20多倍。很多主办城市因此欠下“周身债”,例如1976年主办夏季奥运会的加拿大蒙特利尔,直到2006年才还清欠债。《经济日报》评论称,主办奥运所着眼的是长远利益,例如,汉城奥运会加速了韩国的对外开放和扩大了民众的国际视野,若北京奥运会也达到此目的,中国也是大丰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