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观察报》披露,发改委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行将撤销,原有的职能将被一分为二,交通、冶金、纺织和矿山装备等原材料机械的行业管理职能被转入工信部。石化、核电、水电等能源领域重大装备的协调管理职能将划入国家能源局。在过去的两年内,为推进重大装备的国产化,重大装备办一直都在推行装备国产化与项目审批相捆绑的措施。相关政策提出,在铁路、石化、冶金等重大项目的招标中,一律不得歧视国产装备,国内有能力的要优先考虑国产装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一位高层说,尽管一些措施有很多争议,但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也正是因为国家发改委掌握着重大项目投资的审批权,这种强势的措施才能够得到推行。业内人士担心,新组建的工信部能否出台类似的强势政策。上述机械联合会高层说:“虽然工信部的三定方案中也提到了具有投资核准和项目审批的权限,但是国家发改委新成立的产业协调司也将掌握不小的权限,发改委的定调是宏观,但对于重工产业来说,宏观往往由一两个大项目左右。”据悉,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将在现工业司的基础上撤改成立,其职责主要负责一、二、三产业的宏观发展和调控。“即便是工信部原则上能够审批项目,但其所受到的掣肘也会较大。而且交通、能源领域重大装备产业的管理职能更多地集中在了国家能源局和铁道部。”上述人士说,能源、交通、原材料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三个支柱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