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今年下半年的宏观政策走向,国内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当前流动性过剩依然严重,热钱持续流入,通货膨胀将会继续上扬,宏观政策应该维持紧缩态势;另一种则认为当前通胀已呈放缓迹象,银行信贷大幅紧缩,经济增速已开始放缓,下半年将持续这一走势,紧缩性的宏观政策应该放松。
这两种看法呈现给决策者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政策方向。从“6•13”中央扩大会议透露的信息来看,中央决策层在宏观政策的方向和力度上都进行了折中,强调“防止经济大起大落”。而我们掌握的最新信息显示,中央今后在政策上将不提改变整体政策方向,但执行上会更加灵活,“该紧就紧,该松则松”。
宏观经济来自于微观经济的集合,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也必将反映到微观的企业个体上。因此,观察企业的经营情况,能够为判断未来宏观形势和政策走向提供独特的观察视角。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今年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944亿元,同比增长20.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768亿元,同比增长29.3%。如果将今年1-2月与3-5月的工业企业数据进行比较还会发现,3-5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和收入增长不但比前两个月加速,企业盈利能力也有所增强。有乐观者称,企业利润仍在增长,说明情况不错。
但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披露的企业经营数据,却与全国数据的乐观走势明显不同。以国内经济规模最大的广东省为例,广东省统计局6月30日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今年前5个月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38.02亿元,比上年同期小幅增长4.3%,利润总额约占全国的9%,但增幅远远低于全国20.9%的水平。值得关注的是,前5月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数量达11006家,增长12.7%,占全省工业企业的26.0%;同时企业亏损额增长49.3%,增幅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
导致广东省工业盈利情况大幅变坏的原因,有石油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加工贸易政策大幅收紧、出口退税率不断下调、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多个因素,由于广东省传统上是出口加工大省,近年又大力发展重化工业,而省内能源与矿产几乎靠区外输入,在上述环境变化之下,广东企业遭受的打击自然额外大。
工业企业经营情况转坏并非广东独有。在国内另一个工业大省的山东省,其第二产业投资规模增速也在大幅下降。根据山东省发改委的数据,今年1-5月份,山东省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4%,增幅回落17.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增长12.5%,增幅下降16.6个百分点,煤炭、轻纺、电力、化工投资增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虽然回落有前几年基数较大的原因,但困扰广东的成本上升、信贷紧缩、人民币升值、新劳动合同法等因素,同样也困住了山东省工业增长的步伐。1-4月份山东省亏损企业亏损额78.4亿元,增长153%,石油加工炼焦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实现利税分别下降54.9%和39.2%。
一南一北两个经济大省的工业企业增长遇阻,在国内有相当的代表性。据不完全信息,其他一些省份的情况也与此大同小异。这显示出,今年以货币政策为代表的紧缩政策,再加上其他外围因素,已经在工业企业的发展上比较明显地体现出来了。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2008年已到中场,上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所显示出的越来越多的乌云,给下半年的政策增加了不确定性。在当前复杂的形势下,决策者恐怕需要谨慎区分短期与中期的不同宏观政策。在短期,应该重点关注通货膨胀而果断实行紧缩政策,但从中期来看,应该重点关注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就业情况等因素。一旦企业经营情况与盈利普遍恶化,它将成为当前宏观政策的“阿喀琉斯之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