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给农民带来的增收机遇被政府干预拦腰斩断
来源: 转载自北京安邦信息
发布日期: 2008/07/03
0
在经济通胀的局面下,日益昂贵的零售商品威胁着都市一族的荷包,那些留守在农村耕种土地的人则开始受益,因为食品价格的高企能给他们的收入带来实惠。像巴西等食品出口大国,面对食品价格的通胀,都拥有得天独厚的获利地位,至少有较好的抵御能力。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一厢情愿罢了。对于农村发展而言,食品价格的高涨并没有转化为农民较高的收入。巴西作为可可、蔗糖和牛肉生产大国,从食品价格的飙升中获利匪浅,但利益分配严重不均。据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称,其国内400万座农场多数规模极小,仅仅是在苦苦支撑而已。能源价格的高企,在食品价格上涨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导致所有能源进口国饱受通胀之苦,但在这些国家中,燃料价格的高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累进税的作用。农村的贫困人口也不愿看到石油价格的上涨,因为那意味着化肥的价格上扬,而且政府的能源补贴往往惠及的是富人。“空调的电费、或者加油站的加油费,穷人是不太可能消费这些的。”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学家Chris Spohr说。此外,多国政府一直倾向于采用禁止出口、或对出口课以重税的作法来控制国内食品价格高涨。而这些政策主要集中于照顾城市消费者、剥夺了农村贫困人口多年来改善收入的最佳良机。已经被作物信贷债务搞得不堪重负的印度农民发现,尽管国际市场价格不断上扬,但他们的小麦和大米价格却没有跟上国际步伐,因为该国实施了控制出口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