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认为高通胀限制了政府灾后重建的投入力度
来源: 转载自北京安邦信息
发布日期: 2008/06/11
0
2008年尚未过半,中国已经遭受了两次恶劣自然灾害。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国政府不得不增加开支用于受灾地区的重建和基础设施的恢复。然而据《华尔街日报》撰文称,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却令政府官员不愿向灾区经济投入过多资金,对于项目规模也采取了限制。出口放缓和超过8%的高通胀本已令中国焦头烂额,而今又增加了一项灾后重建工作,这使得中国经济要想保持在正常轨道运行变得更加困难了。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王志浩指出,此次地震给中国宏观经济造成的最大影响就是它巩固了正慢慢渗透入中央决策层的保守思想。在决策者们看来,无需通过一项全面的重建计划来带动仅略有放缓的经济。王志浩谈到,对于那些有助于抑制通胀但却威胁到经济增长的措施,比如进一步加息,决策层也是迟迟下不了决心。政府已开始针对地震灾区制定为期三年的重建计划。今年的资金投入初步定为人民币700亿元,大部分将从预算储备金中拨付。中央政府还批准了2500亿元用于短期恢复工作。不过这些资金并不全都是新增资金:财政部已下令政府部门将行政开支削减5%,用于灾区重建工作。今年冬天的雪灾不仅使交通瘫痪,还切断了中国18个省份的电力供应。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今年国家对电网的总投资将增加22%,达到约3000亿元。所有这些开支与政府的“从紧”经济政策都很难协调。政府官员一再强调,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控制物价上涨,防止经济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