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荒”阴影再度降临全国多数地方。上周初,国内成品油批发价达到历史新高,此后随国际油价的下跌止涨回稳。同时,夏季农忙由南向北开始,国内市场消费也逐步进入需求高峰,尤其是柴油市场在农业用油猛增的带动下掀起新的消费高峰。汽油方面,随着气温的逐步升高,空调用油需求加大,零售市场近入火热的销售旺季。在这种情况下,一周前开始出现的资源紧张有加剧之势。从中国加油站网获悉,上周国内市场资源仍整体偏紧,贸易商高价控销,主营单位自采困难。再加上目前批零倒挂严重,下属加油站零售配送总量严格控制,上周国内部分地区油站限量情况严重,局部地区甚至出现脱销,国内成品油资源供应形势严峻。尤其令人担心的是,除了广州等“油荒”常发地区外,上海、北京等重点城市也开始出现资源吃紧。有报道称,近日来尽管沪上大部分油站仍开门营业,但油品供应的种类已减少,许多原本只需90号汽油的出租车也只能加97号。针对日益严峻的成品油供应形势,国内两大石油集团采取加大进口量、增产成品油等措施缓解紧张局面。但价格问题不解决,“油荒”始终不能解决。结合“电荒”局面,似乎又回到2004年经济过热之时。这些情况出现在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加紧,货币从紧等措施之后的现象,这说明流通领域的货币仍旧过多,总需求仍然压不住,最后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只有放开价格。砸掉温度计既不能治疗高烧,又不能知晓高烧程度,因此价格管制是最愚蠢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