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中国造”并供应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确实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然而,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据全球咨询公司PAC集团近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通用、丰田、福特等3家顶级汽车制造商的在华零配件采购额将比原先预期的数字减少80亿美元,到2010年,这3家汽车制造商将总共比预期减少160亿美元的在华采购量。无独有偶,盖世汽车网的一份调查报告也显示,跨国公司在中国采购的成果并不像当初预期的那样乐观,几乎80%以上的公司都没有达到在华采购量和采购降成本的目标。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采购零部件的数量仍会继续增加,但增速已明显放缓,原因是中国缺乏能达到质量要求且价格低廉的本地供应商。全球商业咨询公司Al-ixPartners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由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使得一些中国产零部件的出口成本提高了16%,中国零部件的制造成本不再低廉。而这对于一直以生产低附加值汽车零部件、靠低价格取胜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个沉重打击。如果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未能有效提高生产技术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产业链上的升级,最终关键零部件只能依赖外资,这不仅使得汽车零部件丧失了“中国造”机遇,更会对整车生产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