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一天天临近,各项准备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过去很多人都曾谈到奥运经济,一种很流行的说法曾估计,因为北京奥运会而产生的“奥运需求”总规模大约在6000亿元,这包括了与奥运相关的一切场馆建设和消费。
不过,从近期国内外的形势来看,随着奥运圣火传递在国际上引发的政治风波,奥运经济的氛围被明显冲淡,政治氛围则明显转浓。这使得中国尽全力来顺利举办一届奥运会的压力明显加大,有理由相信,确保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行,在国内正在成为今年必须确保的、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其意义将大大超过奥运会的经济意义。这种政治压力的加大,在北京准备奥运会的过程中,将会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在北京开车的人,如果仔细留意,会发现北京近期堵车明显比过去要严重,其中有几次特别严重的堵车,是因为北京对部分主要干道实行禁行,此外,近期对多条交通要道进行修整,也加剧了北京的堵车状况。现在这段时间,是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前的最后“赶工期”,完成基本建设是重中之重。
从目前北京官方所公布的信息来看,在奥运会期间,北京将实行交通禁行、建筑工地停工、部分工厂停产等多种限制性措施。可以相信,在奥运会正式举行期间,北京市交通受到的影响将会大大超过现在;各种行政限制将会显著影响日常的经济生活。据了解,为应对奥运会期间的特殊情况,有企业已经在做奥运期间的紧急预案。目前,一次严重的堵车会在相当程度上对北京的经济运行形成“梗阻”,如果奥运会期间采取更严厉的综合性措施,北京市的经济运行甚至可能会出现局部停滞。
北京市经济可能受到的影响有多大呢?过去有人估算,北京每年堵车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400亿元。但在奥运会期间,北京市经济受到的影响可能比这个数字更大。北京市2007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06.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5604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7370美元)。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达到71.4%。
如果在奥运会期间,北京市经济真的达到极限状态下的“停滞”状态,按2007年的GDP规模来简单估算,经济停滞1个小时,GDP的损失为1.028亿元;由于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白天,如果以12小时来计,则1小时的经济损失为2.056亿元。如果按北京市经济受影响持续一个月的极端情况来计算,经济损失将达到750亿元人民币。需要强调的是,这种估算考虑的是极端情况,估算的是经济损失的极端最大值,在现实运行中达不到这样大。但这种估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量化的参照系。
经济损失只是北京市受影响的一个方面,其他社会群体的利益受损也不容忽视。比如北京市官方将以行政手段要求工厂和建筑楼盘停工,使得不少到北京谋生的外来民工担忧生计问题。有来自河北的民工表示,他们都是以日薪计算,全家人靠他这份每天数十元的工资糊口,手停便口停,他担忧届时停工两个月,会使全家人的生计陷入困境。对这种情况,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表示,有关部门不会赔偿被下令停产或减产的工厂,只会减免它们的排污费。对于民工在停工期间的生计问题,他表示,受影响的企业只是少数,相信有关公司会对工序作出调整,妥善安排工人。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虽然北京市为奥运会而牺牲经济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应该的,但如果所受影响太大,其社会和经济损失如何弥补,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