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过去的历次访华相比,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在4月初的访华是比较神秘的一次。这次访问虽然名义上是为6月将在美国举行的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进行铺垫,但保尔森在中国却受到了最高规格的接待——从新上任的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他是保尔森的谈判对手),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以及国家主席胡锦涛,都非常正式地会见了保尔森。
从两国当前所面临的经济和政治局势来看,两国如此高规格的会见是应该“有话题”的。但保尔森访华到底谈了些什么?从境内外媒体的报道来看,实际上都无从得知。
在经济领域,媒体猜测两国所谈的问题无非重复过去的贸易和人民币汇率等议题。英国《金融时报》4月1日的文章称:美国财长保尔森今天(2日)抵达北京时,可能将收到其东道主所认为的一份厚礼——不断走强的人民币汇率即将达到一个新的关键高点。因为在华盛顿,人民币汇率已成为了测试中国对美国贸易申诉回应态度的“试纸”。对于媒体的这种猜测,保尔森也乐得顺水推舟——只有当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时,他才会感到高兴。
然而,这些很可能都是表面文章,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
次贷危机之下的美国经济,其金融体系所受的伤害,正在向实体经济层面蔓延——消费乏力、失业增加、经济增长继续放缓。连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日前也首度松口,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在未来风险仍然不确定的情况下,美联储不断减息、美元持续贬值的态势将难以扭转。
在经济意义上,美国这只“经济恐龙”现在受伤了,正在舔着自己出血的伤口。此时,美国真的希望人民币加速升值吗?美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外部经济环境?哪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波动最可能对美国产生冲击?我们认为,这就是保尔森此次访华的原因。
在当前特殊形势下,人民币汇率大升不但不是送给美国的厚礼,反而会是美国消费者的噩耗——对于消费已经萎缩的广大美国消费者,来自中国的基本消费用品涨价,只能进一步打压普通美国人的消费信心。
更让美国政府关注的是,中国官方手持的1.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既是中国政府要面对的麻烦(外储在不断贬值),又是美国政府关注的潜在风险(中国拿外储买了高额的美国国债)。中国当然不会轻易抛售美国国债,但这必须建立在两国的“政经互信”和某种承诺之下,一向在战略上制胜的美国,一定要把中国因素的变数降到最低。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美国正日益依赖中国为其生活方式提供资金来源,中国正在迅速超越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其结果是,美国并不仅仅依赖中国生产的消费产品,中国还日益成为美国金融系统的提款机,难怪有市场分析师戏称中国是美国的“财务干爹”——当然,这个“干爹”当得并不硬气。就目前形势而言,中美结成经济关联方,对于美国经济有着现实的重要性。中国还远到不了影响美国经济消涨的地步,但如果中国此时不与美国一道保持金融与经济政策的协调,美国的经济伤口则可能被撕大。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我们倾向于认为,以美元为纽带,中国与美国可能已经达成了新的“政治承诺”。在保尔森访华的笑容背后,实际上是有着与中国强化经济、金融互信和协调的政治使命。从温家宝总理要求美国放宽对华出口限制、减少贸易和投资壁垒来看,中国可能接受了美国的要求。但其代价就是,只要美元在贬值,中国就要为美国经济和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来买单。对中国经济最有利的做法,还是将人民币与美元脱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