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主要改革中,国企改革是进展较慢的领域。国企改革的任务不少,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传统国企改组为规范的公司制企业,仍是当前国企改革的重要任务。据了解,经过20多年努力,截至去年底,国资委监管的央企各级子企业公司制改制面达到92%,省级国资委监管企业改制面超过九成。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今年要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另一项改革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从2015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之后,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始加快速度、提升层级,也就是“动真格”。据统计,2016年央企新增混改项目数同比增长45.6%。截至今年3月底,省级国资委监管的各级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较2016年底增长3%。从改革涉及的层级看,中央企业二级子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达到了22.5%。值得注意的是,国企混改与垄断领域的改革相结合,目前在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行业,已有两批19家企业被确定为试点开展混改。不过,面向社会资本放开竞争性业务的混改并未得到社会资本的足够响应。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即“从管企业到管资本”的改革),进展最为缓慢,两年多来有10家央企在推进改革试点工作。最新进展是,未来中央企业将主要分为实体产业集团、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三类。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侧重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而运营公司则侧重提升商业类企业的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要指出的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三年多以后,国企改革才开始启动“管资本”的改革——最接近安邦咨询(ANBOUND)多次呼吁的“以共同基金改革国企”的方案,足见国企向“管资本”转型的改革之难。不过,有胜于无,国企深入改革终于起步,开始了苦难行军。(NH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