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的规模不是万能,但没有规模万万不能

来源: 转载自北京安邦信息 发布日期: 2017/03/24 0
   “这是一个大象跑得比蚂蚁快的时代,规模房企增速明显高于中小房企。”过去两年房企巨头们的奔跑速度让人咋舌,而这种速度并没有因为2017年市场降温的预期而有所降低:碧桂园销售目标6000亿,恒大销售目标4500亿,保利销售目标3000亿,旭辉将冲击1000亿,阳光城将冲击1000亿。
    在地产一哥的争夺中,碧桂园成为了今年的焦点。根据碧桂园公告,2017年前两月实现合同销售约人民币872.6亿元,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999万平方米,在新的一轮竞争中,碧桂园成为今年“地产一哥”的热门人选。同样在高速增长的还有旭辉,在其年报中显示2016年全年实现合约销售金额530亿元,同比增长75.5%;合同销售面积约29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统计发现,旭辉2013—201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3.5%,该数据位列同行第一。
    无论是碧桂园还是旭辉,高速增长背后有着同样的运营逻辑:合作拿地开发。数据显示,碧桂园在前两月的合约销售金额约872亿,权益金额则为628亿,两个数据差异的背后则是因为合作开发因素影响。权益金额的数据是按照碧桂园在项目实际持股比例计算的销售数据,而合约销售金额则是全口径计算碧桂园的销售数据。碧桂园2016年全年销售业绩中权益所有人占比由2015年的89%大幅下降至76%,从全年的新增土地来看,2016年碧桂园有近74%的新增项目是通过合作拿地或收购的方式获取的。旭辉在两个数据中差异就更加明显,2017年前两月数据显示,旭辉销售流量金额为120.1亿,而权益金额为72.1亿,上述两个数据的行业排名分别是14和24。
    风险还是规模,这个问题摆在每一个企业家的面前,而合作的策略则给了他们更多的一个思路。从旭辉年报看,其2016年核心净利润28.3亿元,较2015年上涨28%,毛利率、核心净利润率较2015年也均有所提升,分别为25.4%及12.7%。负债方面,净负债比率为50.4%,同比下降8.8个百分点。碧桂园的扩张同样依赖了合作的因素,根据公告,碧桂园2016年全年新增土地预期建筑面积8752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29%,成为了房企历年拿地面积之最;新增土地投资1775亿元,同比大幅增加217%。值得一提的是,碧桂园权益占比50%—60%和小于50%的新增土地数量都占了近两成,比2015年的占比都分别增加了一倍。
    事实上,通过合作开发不仅可以降低拿地成本,还可以有效整合项目资源。比如对于操盘能力强的房企可以直接对项目进行操盘,并提高自己的品牌溢价,而对于资金能力强的房企可以给项目带来更加低的融资渠道,进一步降低成本。这样的合作可以有效进行优势互补,并共同分享收益。在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上,仅依靠招拍挂获得土地资源对房企而言成本太高了,合作开发不仅可以实现合作双方的优势互补,还可以降低公司的运营风险,缓解资金压力,优化资源配置。近几年碧桂园、万科、保利能做到规模化扩张,进而始终保持行业龙头的地位,与频繁采用合作拿地的开发模式是分不开的。
    过去几年,国内房企合作拿地从无到有,从零星偶发的现象到频繁发生,逐渐成为企业竞合的常态;合作模式则从初级一级土地开发直接合作模式,逐步向二级市场的项目合作和公司合营演进,参与企业也从弱弱联合、强弱联合向强强联合递进。对于房企而言,规模虽然不是万能,但是没有规模似乎是万万不能的。只有规模效应的凸显,才可以进一步降低自己的拿地成本、融资成本,并可以获得一些良好的并购资源,形成企业的联动发展。对于2017年,包括阳光城、旭辉、新城、龙湖、鲁能、招商都有冲击千亿的能力,或许不久后对于很多规模房企而言千亿将成为一个门槛。过去一年开发商的平均增长率为30%,TOP50的开发商增速都非常快。房企拿地热情高涨,大家千万别停下脚步,停下就会被人超越。

川投集团网站群

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嘉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峨眉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川投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田湾河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泸州川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燃气发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售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峨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雅安市名山区川投燃料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佳友物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国际网球中心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房地产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华西牙科有限责任公司 天府大数据国际战略与技术研究院 川投集团甘肃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西昌川投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牙谷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新能源有限公司
关注川投集团 微信扫描上方二微码关注
遂宁宏明华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