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其中明确要求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也是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及这一概念。在日前举办的2016(第四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上,国研中心主任李伟指出,中国粮食和食品安全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对此中财办副主任韩俊认为,推进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抓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让供求决定价格;要健全市场机制,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农业的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去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被首次提出,一年以来相继进行了玉米种植面积调减、玉米价格放开等改革举措,同时承包地流转退出等农地改革也在各地积极试点,并形成了“三权分置”改革意见。但与此同时,由于价格下跌和异常天气带来的影响,不少地区规模经营遭遇困境,出现了“毁约退地”等现象,一些小宗农产品因供需失衡出现过度炒作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中央把农业供给侧改革作为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之一,或意味着在工业去产能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背景下将着力解决农业结构性问题,其措施包括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和收储政策来去库存,通过理顺适度规模经营机制来降成本,以及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加强农产品金融市场建设来补短板等,同时,通过总结现阶段“三权分置”和“三块地”改革试点成果,形成向全国推广的政策法规。(L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