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推出网约车新政要抓对焦点
来源: 转载自北京安邦信息
发布日期: 2016/10/20
0
各大城市网约车细则近期陆续出台,与因严格限制“本地人本地车”而备受诟病的北京、上海相比,南京、成都等后续发布新政的城市在行业门槛上均有明显的降低,进一步反映了不同城市在面对政府利益、行业利益和公众利益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南京10月15日公布了网约车新政,其中除要求有三年以上驾龄外,参与运营的车辆车辆轴距达到2700毫米且必须为南京牌照,但并不限定户籍。而成都仅要求车辆排气量不小于1.6L或1.4T,户籍上不再仅限于本地户籍,持成都市居住证也具开网约车的资格,同时也没有数量和运价管控。在成都的细则出台后,网上观点纷纷对其表示了称赞,认为其更好地贯彻了“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这一改革理念。安邦智库(ANBOUND)研究团队认为,不少一线城市的网约车新政备受诟病,关键在于抓错了重点,其过多从自身管理的方便性出发,把政策重点放在了人口疏解、车辆管理、照顾行业利益等方面,而没有从公众需求、公众便利的角度出发。从政府职能转变的角度看,对于以网约车或互联网金融这样的新生事物,地方不应该过度限制市场准入,而应该把重点放在行业规则的制定和市场秩序的监管上,比如对于滴滴一家独大是否会形成垄断应该有明确的说法,又比如对于现在互联网经济大量的逃税漏税情况应该积极地弥补,从而为市场竞争塑造一个公平良序的法治环境,避免重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行政调控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