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楼市泡沫可能会打房地产商的板子
来源: 转载自北京安邦信息
发布日期: 2016/09/30
0
在房价“疯涨”的背景下,一些热点城市的楼盘出现了随意涨价、卖公寓捆绑销售别墅、无证卖房等等乱象,这种“火上浇油”的营销策略不仅推高了楼市预期,而且已经违规甚至违法,或将成为监管层为抑制泡沫而重拳打击的出头鸟。早在2011年,发改委就发布了《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但近日新华社调查发现不少地区的房地产销售完全无视国家法规,不但没有明码标价,甚至有不少楼盘强制消费者交纳“订金”却又不将其计入房款。从调查的情况看,传统的“饥饿营销”已经满足不了房地产开发商的胃口,部分企业已经违反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公然进行“恐慌式营销”。比如,捂盘惜售是各地楼市疯涨的普遍手段,甚至已经从分单元卖房升级到了分层卖房。有些开发商则采用搭售手段,比如有的楼盘买公寓房被要求必须同时购买同一开发商旗下的别墅。更有一些楼盘在未能达到预售条件的情况下伪造证明办理了预售许可证,挖个坑就卖房的乱象更是在郑州等城市屡禁不绝。分析指出,地方政府预售定价政策被开发商钻“空子”,是商品房明码标价规定沦为一纸空文的重要原因,比如申报价格定得远高于实际定价,为后期推盘频繁跳价留有余地,或者实际价格高出“认筹”期间的意向区间,实现“隐性”涨价。此外,各地价格部门对房地产营销环节监管执法缺位,也纵容了开发商的违规行为。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有关部门不能仅仅对预售价等价格“一限了之”,应尽快出台更加合理、严格的房价定价机制,同时加强监管执法,防止开发商“浑水摸鱼”推动房价非理性过快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