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旧南向政策有何不同?
来源: 转载自北京安邦信息
发布日期: 2016/08/11
0
对于台湾南向政策,台企银发布评估报告明确指出,其实从范围、方向、市场布局动机等三大面向比较,就可看出新、旧南向政策,其实大有不同之处。台企银指出,所谓南向政策,在过去20年已推动过三次,最早始于1994年-1999年,第二次是民进党首度执政的2002至2003年,当时因应台湾加入WTO,且避免对大陆经济依赖过深,因此重启南向政策,第三次是2008年至2012年推出的郑和计划,当时的重点是为了因应金融海啸,台湾拟以拓销带动台湾的出口动能,东南亚正是重点市场。对于第四次的南向政策,台企银在项目报告中分析点出与过去不同的三大面向。首先,过去南向仅瞄准东协10国,现则再多加南亚6国,包括信保基金已提高东协南亚的送保额度,从150万美元提高至200万美元。此外,现在的投资、观光贸易关系也朝“双向”模式推进,不只台湾要出去,也应反向欢迎对方的业者、白领阶级进来台湾观光,或进行贸易投资。再者,过去的南向,主要是海外出口导向,要找廉价的海外生产基地,但现在则被视为台湾内需市场的向外延伸。而若从2011至2015年的台商在东协投资比例相较,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分列前三大,分别占台商投资东协的38%、21%、19%,泰国、马来西亚则分别排名第4、5,分别占比9%、7%。不过台企银也指出,近几年来,印度尼西亚与越南的台商投资,已开始在东协国家之间发生移动,在历经2014年印度尼西亚修改对外资经营的不利条件,及2014年、2016年越南分别发生了排华暴动、越钢事件之后,这两地的台商投资,已开始转向柬埔寨及缅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