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管理要清除人为造成的“牛皮癣”
来源: 转载自北京安邦信息
发布日期: 2016/07/20
0
在北京强化首都功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北京市目前正大力对外疏解非首都功能,疏解核心城区人口,如动批、大红门、潘家园等批发市场都在疏解中。不过,北京一边在对外疏解批发行业,一边又有批发业在城区集聚,显著抵消了疏解效果。比如,在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潘家园至华威桥路段的主干道两旁,聚集了一大批眼镜批发商和零售商,成为目前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眼镜批发市场之一。然而,这片眼镜城俨然是北京这个国际都市中的乡村大集,已成为北京城市管理中不折不扣的“牛皮癣”!主要问题如下:1、大批眼镜零售商派人到马路上拉客,号称道路两旁免费停车,公然把公共道路资源据为己有,完全挤占了公共汽车车站。2、眼镜城周边停车管理极为混乱,再加上招徕生意的因素,人为加重了交通拥堵,在本已堵塞严重的东三环又制造了新的交通“栓塞”。3、眼镜城及商家向周边扩张,蚕食附近商业空间,损害了城市社区的均衡商业业态,周边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商业环境显著退化。4、由于眼镜城的批发和零售业务聚集,导致外来人口在此高密度集聚,在眼镜城周边,拉客的、卖假货的、发小广告的各色人等众多,加大了城市管理难度,影响了城市及社区形象。5、眼镜商家良莠不齐,成为售卖假货的源头之一。据媒体报道,2015年6月,潘家园眼镜城曾爆出商家出售的隐形眼镜质量良莠不齐,据称大多数商家都在无证偷偷售卖。潘家园眼镜城的上述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且还在恶化之中。不知在北京在大力度重整首都功能时,为何这类明显不符北京发展的业态集聚还在加重?是管理者的疏忽,还是另有隐情?即使从经济来考虑,眼镜批发业务与服装批发业务性质类似,都是买全国、卖全国,但占用的是北京的城市资源,造成的拥堵和城市管理难题由北京来承受,对北京的税收贡献恐怕有限。大量的眼镜批发业务集中在核心城区,明显是不合适的。北京应该对这类“牛皮癣”地区果断加以清理,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功能疏解和产业调整重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