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银行与投行业务混业可能在次贷危机后重新酝酿

来源: 转载自北京安邦信息 发布日期: 2008/01/30 0
    美国国会在1999年11月4日通过了一项历史性的新银行法《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从而推翻了30年代曾经挽救许多银行免于倒闭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重新开启了银行业、证券业以及保险业之间跨业经营的新纪元。此前,花旗在1998年花费386亿美元与旅行者集团合并,就已经为全球金融混业的发展趋势给出了最好注脚。当时的华尔街显然也对这种趋势表示了强烈的认可,在合并宣布后,花旗公司的股票狂升33.9美元,达176.8美元。
    不过2005年初花旗又以118亿美元将自己的保险业务出售给美国大都会保险集团,又给全球混业倒了最大的一盆凉水。最近的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股灾后,花旗银行出现一百多年未有的巨亏后,华尔街甚至纷纷传言花旗银行可能会被分拆出售,理由是阿布扎比投资局入股花旗银行的70多亿美元在协议之后还未到账,花旗撑不下去了,而阿布扎比的资金到账还存有疑问。
    无论传言是否属实,花旗银行在过去十年的经历显示了金融混业和金融超市,在成长历程上的风风雨雨。而我们挖掘历史可以发现,资本市场一直在逐利而居,花旗当初收购保险业务走向混业,是因为当时收购之后的高达100多亿美元的利润激励了投资者。而保险业务之所以从花旗银行被剥离,也是因为它是花旗银行所有业务中资本回报最低的,特别是与当时风头日劲的资产担保证券、资产抵押证券和债券抵押证券(CDO)等业务相较而言。现在花旗的股价跌到20美元出头,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两年前最赚钱的业务,成为了花旗银行最大的亏损来源。
    华尔街真的就如此短视吗?历史给我们的答案恐怕是肯定的。在2001年美国股市泡沫破裂后,美国连续减息到最低仅1%的利率时,银行突然发现资产证券化,特别是利用表外渠道,即所谓的结构性投资实体(SIV)所带来的杠杆效应,使得有关证券化产品的利润极为诱人。刚开始的时候,这些金融巨擘们还仅满足于资产打包,赚赚手续费就算了,可到后来发现,那么诱人的利润为何要让给自己的客户?干脆,自己亲自购买。是利润让华尔街巨擘们打破了自己不成文的行规:应该将这些东西卖给客户,绝不自己持有。
    如今日益深化的次贷危机告诉我们,现在已经没有一个人会在不了解这些资产组合里每一项内容、拖欠风险有多大的情况下去购买这些资产。当最赚钱的市场已经崩溃,那么未来华尔街将会靠什么去赚钱?
与华尔街短视一样令人惊讶的,是华尔街的智慧。这里聚集了全球最顶尖聪明人的街道不会就此让自己消失。就次贷资产流动性问题来说,解决起来是非常容易的,因为发达的电脑技术既然可以创造这些资产,自然也可以轻易地提供每笔资产组合中每项细分资产所应有的透明度。但另外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透明度提高,就意味着打包资产的利润将会缩水。不过这至少比资产烂在自己手上强。
    对于未来,相信这些聪明人会很自然地聚集到一起来想出更多的解决办法。现在是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重新发挥威力的时候了。曾担任美国一共同基金经理人的Andy Kessler说得好:“《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到1999年被废止后,本来应不可避免地出现合并大潮,但由于所有人都忙于追逐唾手可得的利润,合并并未发生,但现在,打散重来的力量已经存在。”事实如此,当遭受巨额损失的投行和银行希望为未来寻找出路的时候,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提供资金的银行和提供金融服务设计的投资银行走到一起,然后再找出未来的商业模式。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如果在次贷危机中受损较轻、有足够资本积累的金融企业开始大收购,我们不应太奇怪。市值850亿美元的高盛可以收购某家银行,摩根大通也可以重建摩根系或者收购美林、雷曼,黑石集团作为受损较小的最大私募股权基金也完全有涉足银行和投行业务的实力。预料中的美国银行业合并大潮可能正在酝酿。
四川能投巴中燃气发电有限公司

川投集团网站群

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嘉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峨眉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川投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田湾河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泸州川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燃气发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售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峨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兴川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佳友物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国际网球中心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房地产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华西牙科有限责任公司 天府大数据国际战略与技术研究院 西昌川投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牙谷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关注川投集团 微信扫描上方二微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