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解决通胀上涨的思路依然是“头痛医头”
来源: 转载自北京安邦信息
发布日期: 2007/12/14
0
13日,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表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现在价格总水平涨幅较高的这种状况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从具体品种来看,比如这轮价格上涨最显著的特征,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价格上涨的共同特征就是以食品为主,而食品价格主要取决于农产品价格。农产品的生产,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具有周期性。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说明某一方面的农产品供应出现短缺或者供求不平衡,这就要增加供给,增加供给就要扩大种植面积,从而增加供给量。但农产品生产的周期比较长,短期内供给难以大量增加。从需求方面看,食品需求是刚性的,不会因为价格上涨就少吃或者不吃,那是做不到的。所以在刚性需求的情况下,要使食品达到新的均衡价格还需要一个过程。安邦分析师认为,从食品供给方面考虑解决食品价格上涨问题是没错的,因为国际、国内供给短缺是食品价格高涨的重要原因。但如果以为平息了食品价格的上涨,也就控制住了国内的高通胀(这实际上是发改委“价格结构性上涨”观点在政策上的体现),这样的思路就浅薄了。国内通胀虽主要表现在是由食品价格上涨拉动上,但其中交织着供给短缺、需求过高以及流动性过剩等多方面因素,其中控制过剩流动性就是关键之一,这也是中央强调今后货币政策要“从紧”的重要原因。